全国热线电话
138-1260-5620
新闻详情

逛了好多遍,你真的懂西园寺吗?

文章附图

《江南春》

千里莺啼绿映红,

水村山郭酒旗风。

南朝四百八十寺,

多少楼台烟雨中。



杜牧的这首《江南春》,描绘了江南地区风景秀丽、佛教寺院众多的盛景。我们现在无从见到当时寺院林立的景象了,姑苏城的佛教寺院现在留存的一点都不少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西园寺,也叫戒幢律寺,寺院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,初名归元寺。明代万历年间,寺址归太仆寺卿徐泰时,构筑别业称西园。后其子徐溶又舍西园为寺,名复古归原寺。崇祯八年(1635年),住持茂林律师宏扬律宗,改名西园戒幢律院。



东为殿宇,西为寺园。东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建有牌坊、天王殿、香花轿、大雄宝殿、藏经楼。东西两侧有罗汉堂、观音殿、西方殿、方丈室、法云堂、延寿堂、爱道堂。殿宇庄严肃穆,不时有佛教信众低头走过,有的嘴里还念念有词。西部寺园则绿荫密布,有假山池沼,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,特别是放生池,古波不兴,里面还有两只悠然自得的大鼋。



西园罗汉堂,民间称之为“五百罗汉堂”,有罗汉五百塑,皆塑金身。罗汉堂在大殿西南侧,东向,共三进48间,平面呈“田”字形。内以“佛教四大名山”塑座为中心,四周列坐泥塑金身五百罗汉像,神态举止各异,蔚为大观。此外供有千手千眼四面观音、三宝如来、济公、疯僧、韦驮、关公诸像,雕塑颇具匠心。普通游客游览时会把此处当成参观重点,毕竟声名在外。


另小编意想不到的是,在西园东部墙面上的这几个字,“惜字宝库”。


有热心朋友跟小编提到这四个字的来历和内涵,小编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
“苏州西园东侧的“惜字宝库”(过去专门用来焚化字纸的),由于二氧化碳的超排,形成酸雨的侵蚀,那砖雕的“惜字宝库”四字已经模糊不清了。


已故的费孝通先生在世时经常提到“敬惜字纸”。他说童年时看到过祖母把每一张有字的纸都要拾起来,聚在炉子里焚烧,并教育他说要“敬惜字纸”。虽然自己也曾经取笑老祖母迷信。但当自己长到了老祖母的年纪,才明白“敬惜字纸”的文化意义。因为,纸上写了字,就成了一件能为众人带来祸福的东西,不应轻视。


鲁迅先生在《门外文谈》中讲到:“因为文字是特权者的东西,所以就有了尊严性,并且有了神秘性。中国的字,到现在还很尊严,我们在墙壁上就常看见挂着‘敬惜字纸’的篓子。”在这里,鲁迅说的就是这个相沿既久,流传甚广的敬惜字纸习俗。


在过去,文昌阁和佛寺道观一般都会在院墙上建造焚化字纸的专用炉洞,上书“惜字宝库”四个字。亦或有读书人在自己家的院墙旁边也开设“惜字宝库”,甚至捐款建立“惜字宝库”,供人焚化字纸。 我们现在居家常用从“字纸篓”过去式是专门用来装字纸的,眼下已经沦为垃圾篓了。”


关联公众号:苏州遗产监测中心


手机网站
微信订阅号
苏州梁林古建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